北天师道:北魏时上谷昌平(今北京市)人寇谦之(365—448)早年信奉三张的“五斗米道”,后来托言太上老君下降,命他为“天师”,革除三张的“租米钱税之法和男女合气之术,专以礼度为首,而加之以服食闭炼”。公元424年北魏太武帝接受他的“新天师道”,在魏都平城(今山西大同)东,建立天师道场,太武帝到坛前受符箓。从此三张创立的“五斗米道”在北方变成了辅佐皇帝的“北天师道”。
全真道教:金代陕西咸阳人王喆(1112—1170)四十八岁时于甘河镇遇钟离权和吕岩,於是在金大定年间(116l—1173),倡儒、释、道三教平等合一之义,宗“全神炼气、出家修真”之旨,创立“全真道教”;在山东一带传教,先后收了丘处机等七大弟子。
丘处机(1148—1227)号长春子,登州栖霞人,深受成吉思汗的信奉,封国师,掌管天下道教。他开创了全真龙门派,於住持太极宫(今白云观)期间,建立传戒和丛林制度。全真道教遂成为北方的主要道派,与南方的正一派并称。
刘吕金丹派的继承者刘操度化了张伯端。张是浙江天台人,云游於南方,着有《悟真篇》,是论述内丹的经典着作。明代道士陈致虚第一个提出南北宗的名称,尊王玄甫、钟离权、吕岩、刘操、王诘为北五祖,尊张伯端、石泰、薛道光、陈楠、白玉蟾为南五祖,尊王喆的七大弟子丘处机、马钰、谭处端、刘处玄、王处一、郝大通、孙不二为北七真。
和全真道教同时蜂起于北方的,还有沧州乐陵(今河北陵县)人刘德仁创立的真大道教及河南卫辉(今河南省卫县)人肖抱珍创立的太一道,两者并曾风靡一时。前者以“苦节危行为要,不妄求于人,不苟侈于己”;后者则以“太一法箓”济人。三者共称为河北新道教。
明中叶以后道教逐渐衰落,但明末清初的龙门派七祖王常月曾中兴过全真道教。
现代的道派只有全真和正一两支。全真道大多在北方,正一派大多在南方。
五禽戏,由三国时著名医家华佗所创,是一套以模仿虎、鹿、熊、猿、鸟五...[详细]
近百年来,随着来华学人的增加,特别是二次大战以后,随着宗教学...[详细]
版权所有:道教网 京ICP备12033730号-1
Copyright @ 2003-2012 wdzj8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